(三)、生化需氧量(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, BOD) 指在有溶解氧的條件下,水中可以分解的有機物由于好氧微生物的作用被氧化分解成H2O、CO2等無機物的過程所需要的氧量。結(jié)果以O2的mg/L表示。有機物質(zhì)的生物氧化過程進行的比較緩慢,在20 oC時培養(yǎng)5天,此時完成大約70%左右,由此測出的BOD稱為5日生化需氧量,用BOD5表示。 1、有機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的好氧分解分兩個階段進行: 第一階段是含碳物質(zhì)氧化階段,主要是含碳物質(zhì)氧化為CO2和H2O;第二階段是硝化階段,主要是在硝化菌的作用下將NH3或NH4+進一步氧化為NO2-和NO3-的過程,這個過程稱為消化需氧量。 通常所說的BOD只是指第一階段的生化需氧量(即:碳化需氧量)。有機污水的硝化過程要到大約5~7天后才顯著進行,所以測定的BOD5值不包括硝化階段。 五天培養(yǎng)法(20 oC) 該方法也稱為標準稀釋法。 直接測定法 原理:將水樣稀釋后,測定水中的溶解氧含量,在20±1oC條件下培養(yǎng)5天后再測定水中的溶解氧含量,兩次測定值之差即為BOD5,若水樣的BOD5< 7 mg/L,則不必對水樣進行稀釋。 對于不經(jīng)稀釋,直接培養(yǎng)的水樣:BOD5(mg/L)= ρ1-ρ2 ρ1 水樣在培養(yǎng)前溶解氧的濃度(mg/L); ρ2 水樣經(jīng)5天培養(yǎng)后剩余溶解氧的濃度(mg/L). 2、稀釋水 對于絕大多數(shù)污水和工業(yè)污水,它們的BOD > 7 mg/L,為了保證測定過程中有充足的溶解氧存在,就需要稀釋后再培養(yǎng)、測定。 稀釋的程度應達到使培養(yǎng)過程中: 消耗的溶解氧量 > 2 mg/L, 剩余的溶解氧量 > 1 mg/L. 稀釋水一般用蒸餾水配制,先曝氣2~8 小時,在20 oC下放置數(shù)小時,臨用前加入少量CaCl2、 FeCl3、NH4Cl、MgSO4等營養(yǎng)鹽溶液和K2HPO4-NaH2PO4緩沖溶液,混勻,使稀 釋水pH = 7.2, BOD5 < 0.2 mg/L. 3、對不含微生物或微生物含量很少的工業(yè)污水 在測定BOD5時應當進行接種,即往污水中加入的稀釋水中應當含有一些能降解有機物的微生物。即在每升稀釋水中加入: 生活污水的上層清液1~10mL; 表層土壤浸出液20~30 m;, 河水、湖水10~100 mL。 這種水稱為接種稀釋水,調(diào)節(jié)其pH = 7.2, BOD5=0.3~1.0 mg/L. 配制含葡萄糖和谷氨酸各150 mg/L的標液,按1︰50的倍數(shù)稀釋后,與水樣同步測定BOD5,測定結(jié)果應當在BOD5 = 180~230 mg/L之間。 4、水樣稀釋倍數(shù) 例如,工業(yè)污水: 由K2Cr2O7法測得的COD值分別乘以0.075,0.15,0.25,獲得3個稀釋倍數(shù)。 按幾種不同的稀釋比,將水樣稀釋成若干個稀釋試樣。經(jīng)過20 oC 5天的培養(yǎng)后: 水中剩余的溶解氧應≧1 mg/L, 培養(yǎng)期間溶解氧的損失應≧2 mg/L. 方法:水樣經(jīng)稀釋后,測定其培養(yǎng)前和20±1 oC培養(yǎng)5日后的溶解氧量,再按稀釋比計算BOD5. (四)、總有機碳 總有機碳(Total Organic Carbon, TOC)是以碳的含量表示水中有機物質(zhì)總量的一項綜合性指標,把水中所有的有機物的碳通過燃燒法轉(zhuǎn)變成CO2而加以測定的,以C;mg/L表示。TOC比BOD5或COD更能反映有機物的總含量。 常用方法:燃燒氧化-非色散紅外吸收法 (五)、揮發(fā)酚 揮發(fā)酚一般是指沸點 < 230 oC的酚。它們一般屬于一元酚,例如苯酚(BP,181.8 oC)。 4-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,該方法適用于測定酚含量 < 5 mg/L的比較清潔水。
|